姓名:朱清國
民族:漢族
籍貫:浙江溫州
畢業院校:清華大學
社會職務:秦皇島市人大代表、秦皇島溫州商會首屆會長、秦皇島青年聯合會副主席、秦皇島工商業聯合會副會長、河北省浙江商會常務副會長
主要事跡

1983年,朱清國以300元開始起家,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,贏得人生的首桶金——一筆約3萬元的電器訂單,從此步入了自己的電器經營事業,業務不斷擴張,并逐漸建立起了穩定的客戶群。
1993年,朱清國經過大膽謀劃,成立了正泰集團駐外銷售公司——秦皇島正泰公司,開創了正泰營銷模式的先河。1996年又在河北省唐山市成立了正泰集團唐山銷售分公司,每年的銷售額高達數千萬元。
2000年朱清國和朋友去韓國旅游,發現酒店采用的地暖,節能、環保、溫暖、健康還不占空間!這一小小的發現觸動了他的商業神經,立即與韓國LG化學公司取得聯系?;貒篑R不停蹄的帶領4名技術人員赴韓國學習地面采暖管的生產技術和施工安裝技術,并于2001年、2002年先后斥資數千萬元注冊成了河北日泰新型管材有限公司、秦皇島日泰建筑安裝工程有限公司,掀開了朱清國創業史上又一個新的里程碑!并開創了中國地暖行業發展的里程碑!
在朱清國的帶領下,日泰管材公司迅猛發展,擁有韓國進口PE-X擠塑自動化生產線60條和國際、國內知名品牌PP-R擠、注塑生產設備幾十臺。主要產品有PE-Xa、PE-RT地暖管材、分集水器、超薄地暖系統以及PP-R塑鋁穩態復合管材、PP-R純塑管材、PE給水管、管件等十多個品種系列。
與此同時,日泰建筑安裝公司已經成為具有國家二級施工資質的設計、安裝公司,業績遍及京、津、東北、華北、華東、西北各地,造就了一大批的精品工程。其中不乏如北京工人體育場、濟南遙墻國際機場、沈陽萬科城、蘭州萬國商廈、唐山東方廣場等國家、省市各類工程。日泰公司的發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,日泰產品在全國3000余項工程應用,其中不乏國家、各省市各類工程,如北京星河灣、秦皇島濱海城、石家莊國際城、天津時代奧城、青島萬科魅力之城等等。
也先后獲得了諸多榮譽“中國地面供暖行業推薦產品”、“全國用戶放心品牌”、“管材管件行業十大明星”、“管材生產供應基地”、“地暖專用管材龍頭企業”、“AAA級企業”、“地暖行業突出貢獻獎”、“河北地暖市場管材主供應商”、“全國房地產總工建筑設計選型優選品牌”等諸多榮譽。
2011年日泰管業合作伙伴營銷峰會召開
3月18日,日泰管業合作伙伴營銷峰會在秦皇島秦皇國際大酒店召開。大約200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經銷商參加了此次峰會。會上,日泰董事長朱清國致歡迎詞,并作了發言。他回顧了日泰2010年的發展歷程,并對日泰當年的良好銷售業績給予了肯定。朱清國還就日泰未來五年的發展規劃向日泰的經銷商進行了陳述。朱清國指出,未來日泰將以地暖行業為依托,實現地暖業與新能源行業的對接。
北京市建筑工程物資協會地板采暖分會副會長鄒仲元、秘書長金繼宗等應邀參加了此次峰會并發言。他們分別從國家政策層面對我國地暖業的發展進行了展望,并對日泰的發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和想法。
2010年開始,朱清國的事業正在向房地產業,電器研發生產行業大舉進軍,并逐步涉獵暖通、太陽能、熱泵等高科技節能產業。對創業的執著,讓他擁有了堅定的信念;對事業的熱愛,令他具有了開闊的視野;對朱清國來說,奮斗就是生活,人生就是前進,激情就是動力。
主要榮譽
2010年 為青海玉樹地震捐款 [4]
2009年,當選中國地暖行業十大風云人物
2009年 連續幾年在“百企幫千家”活動中做出突出貢獻
2008年3月當選秦皇島市第十二屆人大代表
2008年被評為秦皇島市委、市政府評為首屆“秦皇島市創業明星”
2007、2008年度中國地暖行業先進工作者
2008年援助四川地震災區,日泰公司捐款、捐物合計人民幣八萬元,被秦皇島市委統戰部、市工商聯授予“光彩事業愛心獎”。
2007年被市委統戰部、市工商聯評為“光彩之星”
2007年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百企帶百村活動中做出突出貢獻,被秦皇島市委統戰部、市工商聯評為“光彩之星”
2006年被共青團河北省委授予“第七屆河北省青年志愿者行動突出貢獻獎”
2005年被河北省青年聯合會評為“2004年度青聯委員”。
我們的宗旨
誠信做人,勤儉做事
——勤奮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,日泰人倡導誠信,厲行節約,并建立現代企業管理機制,培植核心競爭力,為企業發展增源添動力。
我們的使命
給人類帶來無限的溫暖
——弘揚地暖文化,奉獻節能產品,增進和諧發展,以實際行動展示社會使命。
我們的愿景
打造塑料管材百年企業
——日泰人具有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,在“敢為天下先”的拼搏精神帶領下,不斷超越自我,書寫輝煌的篇章。
我們的精神
每天進步一點
——企業只有不斷進步,堅持持續、穩固發展,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。
我們的理念
勇擔責任,開拓創新
——在市場經濟大潮中,日泰人以跨越式發展的戰略理念,不斷創新,并采用新方法和新思路優化產業格局,實現社會與企業的共嬴。